可望取代台中秈10號,抗白葉枯病「台中秈199號」誕生

2021-07-16

       秈稻「台中秈10號」具有豐產、抗稻熱病、食味口感接近稉稻的優良特性,一直是國內栽培最廣的秈稻品種,但因不抗白葉枯病,降低農民二期作栽培的意願。農委會臺中區農業改良場與國際稻米研究所(IRRI)合作,引進抗白葉枯病水稻品系,育成新品種「台中秈199號」,不僅具抗白葉枯病特性,且維持台中秈10號原有優良特性,未來可望取代已栽培40多年的台中秈10號。

       水稻白葉枯病病原細菌容易隨雨水、露水傳播,特別因強風吹襲造成稻株傷口,容易讓病原菌入侵,臺灣二期作在颱風、東北季風侵襲的風強、高濕環境下容易發病嚴重,又以秈稻較容易感染,因此降低農民二期作栽培秈稻意願。

       臺中農改場與IRRI合作引進含有3個抗病基因Xa4、Xa7、Xa21的水稻品系IRBB62,101年起與台中秈10號雜交,並以分子標誌技術輔助,確認雜交後代導入3個抗病基因,再經過多年各項性狀篩選,選育出的新品系7月完成審查,正式命名「台中秈199號」。

       臺中農改場助理研究員吳以健表示,台中秈199號對目前盛行白葉枯病菌具有良好抗病性,稻葉一經感染,即在傷口附近產生黑色保護層阻絕病菌擴散,此過敏性反應(Hypersensitive Response)是具白葉枯病抗性水稻品種普遍特性,證實台中秈199號在基因層面與生理層面都具顯著抗病力,栽培可節約農藥用量,降低栽培成本及保護環境,並提高二期作栽培誘因。

       台中秈199號不僅具白葉枯病抗性,還保有台中秈10號原有豐產、抗稻熱病、食味佳的優點。經試驗,其兩期作稻穀產量皆與台中秈10號相當,全生育日數較台中秈10號提早2至3天;稻熱病抗性與台中秈10號相同均是抗級以上;直鏈澱粉、粗蛋白質及膠體軟硬度等白米理化性質,也與台中秈10號相近,表示食味品質相近。

       水稻在高溫環境下容易發生稔實率降低、心腹白增加的品質劣化情形,但秈稻品種一般較稉稻耐熱,可適應暖化的氣候變遷趨勢。台中秈199號兩期作白米心腹白級數分別為0.47與0,還優於台中秈10號的1.48與0.64,外觀品質也獲得改良。

  • 台灣
  • 稻米
  • 抗疫
  • 誕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