瞄準區域特色,強健精準調適技術 共創農糧綠金新世代
2021-12-07
2021年的農業關鍵字,離不開氣候變遷、新冠肺炎與SDGs永續發展。面對快速變動的內外在環境,臺灣的農業如何穩扎穩打,持續不斷精進以面對時代的挑戰?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於今(110)年12月7日,在該會5樓大禮堂舉辦「區域精準調適,穩健高質農糧」成果發表記者會,以科技研究成果向國人展現帶領臺灣農業突破困境的實力。在陳副主委的見證下,共有11家業者現場簽署技轉意願書,技轉標的包括臺灣第一個高油酸品種花生「臺南20號」等。
農委會指出,農糧農環領域科技計畫為農委會科技資源投入最大的區塊,也是農業科技發展的核心與基礎,透過這個計畫將農委會轄下試驗改良場所的研究能量匯集,使農業研究能夠配合國家政策,持續不斷精進以面對各個時代的挑戰、因應國內外重要待解決課題,並將關鍵議題導向研究,依各項產業需求成立優勢品種育成、產銷鏈結技術、有機友善經營、農耕環境永續、省工高效農機與種原種苗等六大團隊,推動強健區域精準調適技術體系,以期達成質量兼備的農糧作物生產體質。
農委會強調,本次成果發表集結六大主軸的研究成果,展現臺灣農業科技的軟實力。例如,在優勢品種方面,花蓮改良場的小果番茄「花蓮24號-友愛」在高溫逆境下,仍能穩定量產與外銷品質;而臺灣第一個高油酸品種花生「臺南20號」,營養價值高,氧化速率減少達10倍,適合長期儲存,也讓臺灣擠身成為少數擁有高油酸花生品種的國家;「臺茶25號」是臺灣第一個紫芽茶樹品種,製成綠茶除了湯色淡紫,花青素含量高,是青綠色茶芽的50倍,清香迷人的茶湯與色澤讓人愛不釋手;彩葉芋「種苗二號-紅心翡翠」則具有亮紅色中央塊斑,紅色葉脈,在疫情肆虐的期間,為居家防疫帶來歡欣鼓舞的氛圍;「鳳梨收穫輔助機」提高鳳梨田間採收機械化程度,減少農業缺工對鳳梨產業之衝擊等。
本次成果發表會集結展出最新農糧科技亮點重要成果共44項,實質展現我國農糧科研之軟實力,該所歡迎各界對農業科研成果有興趣的農民或企業一同來交流,找到更多的合作商機。期盼在疫情後以跨域科技帶動農產業逆勢成長,帶給國人更優質健康的農產品與對土地永續的希望。
(資料來源:行政院農業委員會)
- 台灣
- 農業
- 科技
- 新世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