食安辦啟動茶葉產地標示聯合稽查,茶葉DNA、微量元素分析追溯原產地
2021-09-16
行政院長蘇貞昌主持行政院食品安全會報時表示,不肖業者將越南茶與臺灣茶混裝,並以「臺灣茶」名義銷售,要求相關部會查處違法情形,食安辦啟動聯合稽查,並透過跨部會與各縣市衛生局合作,近期內將完成各縣市抽驗。辨別茶葉產地方式並非只能靠產地證明,農委會茶業改良場具備茶葉DNA指紋技術,負責此次聯合稽查的產地鑑識工作。
衛福部規定自110年1月1日起,所有食品販賣業者販售各種散裝茶葉時,要標示原產地,針對茶葉產地標示議題,蘇貞昌要求相關部會拿出方法,處理越南茶混裝臺灣茶後以臺灣茶名義銷售的違法情形,加強查察力道、提升查緝效率。
統計國產茶葉產量1年約有1萬4千公噸,進口茶葉數量則有3萬多公噸,農糧署簡任技正蘇登照表示,進口茶葉有些作為收藏之用,有些是商業茶,可能是手搖茶飲原料,也可能是製作瓶裝茶用途,但進口茶葉用途,從統計上看不出來。
農委會表示,已透過行政院食品安全辦公室啟動聯合稽查,並透過跨部會與各縣市衛生局合作,近期將會完成各縣市抽驗。蘇登照指出,茶葉產地稽查是由衛福部、各地衛生局到各地茶葉商店抽樣,再送到茶改場進行茶葉產地鑑別,現在茶改場的茶葉品種鑑定技術已成熟,具有一定的穩定度。
蘇登照說,稽查方式是抽樣產地標示為臺灣的茶葉,不論是包裝茶葉或散裝茶葉,都要標示產地,依據食安法,若拼配不同產地來源的茶葉,須按比例由高至低標示產地,例如70%的越南產茶葉拼配30%臺灣產茶葉,則茶葉產地標示應為:越南、臺灣。
茶改場副場長邱垂豐表示,茶改場可利用感官品評方法、微量元素分析技術,以及DNA指紋鑑定技術共同辨識茶產地,茶改場的「茶葉DNA指紋鑑定技術」原理,是利用不同茶樹品種具有不同DNA指紋的特色辨別國產茶葉與進口茶葉,另外,萃取茶葉分析成分也能分辨產地,準確率達98%。
衛福部食藥署表示,不論是包裝茶葉還是散裝茶葉,依規定都要標示產地,若為拼配茶葉,也須依拼配比重依序標示產地;根據食安法罰則,未依規定標示產地,開罰3萬元至300萬元罰鍰;標示不實則開罰4萬元至400萬元罰鍰。
(資料來源:行政院、嘉義縣政府、農傳媒)
- 台灣
- 茶葉
- 食安
- 追溯
- 原產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