落實6點飲食好習慣,增加疫苗保護力!

2021-09-05

許多民眾對於接種本土武漢肺炎(新型冠狀病毒病,COVID-19)疫苗後產生的副作用感到憂心,也相當重視疫苗保護力,因此除了準備退燒藥、止痛藥之外,還會詢問營養師該補充哪些營養素才好,對此,營養師表示,雖然打完疫苗多攝取優質蛋白質、維生素C、D、B、EPA等也許會有幫助,但臨時抱佛腳的效果終究有限,良好的飲食習慣應從平時養成。

營養師在臉書粉專發文指出,免疫系統是個需要大量營養素的系統,免疫細胞功能好壞和人體平時的營養狀態有很大的關係,若想增加疫苗保護力,可落實以下幾點:

  • 每天餵養給免疫系統足夠的營養,吃得均衡健康
  • 要培養良好腸道菌相,腸道好菌可以幫助調節免疫
  • 避免慢性發炎
  • 避免會耗損免疫系統的不良飲食和生活方式 (例如:精製糖、高溫烹調、偏食、節食、壓力、過度運動、熬夜、過量酒精)

免疫系統失衡的4大警訊

以下四大類型的警訊,都是免疫系統失衡所造成的,當免疫系統長期低下或混亂,過勞,都有可能增加被感染的風險。

  • 容易感染:感冒、經常感染、病毒帶原者、蜂窩性組織炎、化膿性青春痘等
  • 容易過敏:打噴嚏、過敏性鼻炎、氣喘、濕疹、蕁麻展、皮膚搔癢、眼睛癢等
  • 自體免疫疾病:紅斑性狼瘡、類風溼性關節炎、乾燥症、硬皮症、橋本氏甲狀腺炎等
  • 腫瘤癌症:良性腫瘤、惡性腫瘤、癌症等

免疫系統健全的6大飲食重點

蛋白質要充足

我們的免疫系統是一個非常耗能的單位,需要大量營養才能夠使免疫系統功能健全,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蛋白質。蛋白質是構成白血球和抗體的主要成分,當長期蛋白質攝取不足時,會導致免疫機能降低,增加感染的風險。

魚類、肉類、黃豆製品、蛋、奶類等是主要的蛋白質食物來源,每天應攝取一個半手掌的量。

維生素礦物質不可少

除了蛋白質之外,許多維生素和礦物質也都跟免疫功能息息相關。平時注重飲食的多樣化,均衡攝取各類食物,並且多選擇未加工的原貌食物,是讓我們攝取到足夠維生素和礦物質的不二法門。如維生素A可維持黏膜健康,可強化免疫第一道防線維持抗體與T細胞正常功能,主要食物來源為肝臟、深綠素蔬菜、深黃色蔬菜、紅蘿蔔;維生素B群可製造抗體所需維持淋巴球T細胞正常功能,奶類、瘦肉、肝臟、深綠色蔬菜、全穀類、酵母都可以攝取到維生素C提升吞噬細胞活性維持

增加Omega-3好油脂

現代人外食機會多,經常攝取精製過後的油脂(例如:大豆油、玉米油、葵花籽油),使得飲食中Omega-6在體內代謝後會產生「促發炎」的前列腺素,導致慢性發炎,此時會增加免疫系統的負荷,長久下來既容易引起免疫系統失衡。

而Omega-3脂肪酸經由代謝後可產生「抗發炎」的前列腺素,因此建議平時要多攝取含Omega-3的食物,有助於減少體內的慢性發炎反應,讓免疫細胞不過勞。

鯖魚、秋刀魚、鮪魚、鮭魚、海藻、堅果、亞麻籽、亞麻仁油、紫蘇油等都是富含Omega-3脂肪酸的食物,建議每天可攝取1湯匙堅果,病起多以魚類來取代紅肉。

多吃辛香料與海藻菇蕈

大蒜、洋蔥、辣椒、韭菜等辛香料,具有殺菌、抗病毒的作用,多出現在餐桌上有助於提升免疫力。另外,海藻類和菇蕈類食物含有特殊的多醣體,多醣體可活化免疫細胞,也有助於調節免疫系統,使免疫系統保持良好的戰鬥力。

益生菌幫助免疫調節

人體70%得免疫細胞位於腸道,腸道內的細菌可透過細胞壁的成分與這些免疫細胞溝通,當腸道內壞菌太多時容易引起免疫細胞的發炎反應;相反地,腸道內的好菌則有助於調節免疫力,使免疫細胞聰明不誤判。

我們可以從優格、優酪乳、韓式泡菜等發酵食物中攝取到益生菌,也可以多從蔬菜、水果、全穀類、根莖類中攝取膳食纖維和寡糖,膳食纖維和寡糖是益生菌的食物(稱為「益生質」),可促進腸道內益生菌的生長。

避免會傷害免疫力的飲食習慣

  1. 精製糖:研究發現,攝取精製糖2小時後,吞噬細胞活性會降低,此降低免疫的影響可長達5小時。
  2. 油炸食物:油脂在高溫烹調的情況下,油脂會裂變產生「芳香族環狀碳化烴」,指物質已被確定會造成DNA突變,增加罹癌風險,因此被認定為「二級致癌物」;而在動物實驗中也有發現會傷害免疫系統。另外,高溫烹調的食物也會產生大量的自由基,促進體內的慢性發炎,削弱免疫系統的戰鬥力。
  3. 節食:當熱量攝取低於基礎代謝率時,身體會降低基礎代謝率來減少熱量開銷,這會造成免疫力降低。營養師陳怡錞提到,她在諮詢門診看過許多用比較極端方法的人,因熱量攝取不足,加上飲食不均衡,雖然前期體重降很快,但不久後就開始感冒,且有個案曾經自己亂減肥後,感冒2個月都不會好。
  4. 不均衡:當偏食或限制某些食物時(如:生酮、低碳),容易導致某些營養素缺乏,進而導致免疫功能受損。

(資料來源:DONNA治本保健營養專家)

  • 飲食習慣
  • 營養素
  • 營養均衡
  • 台灣鮮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