臺灣如何走進大芒果時代

2021-08-04

       芒果是原產於印度、中南半島的漆樹科熱帶果樹,臺灣最早約在16世紀到17世紀荷蘭人殖民期間引進,在臺南六甲及附近鄉鎮種植,包括柴檨仔、香檨仔、肉檨仔、牛犀仔等多個品種,經400年來的繁殖馴化,逐漸適應本地風土,至今以「柴檨」栽培最多,即今日人稱「土檨仔」、土芒果、在來種芒果、本地種芒果。

       日治時期,約在1910年代再從印尼引進「黑香」品種,同時從印度加爾各答引進「懷特」等30多種芒果,但如今這些百年前引進的「南洋種」僅剩黑香、懷特仍有種植,雖然產量不多但有部分消費者視為逸品。二戰後,臺灣進入美援時代,1954年農復會從美國引進「愛文」、「海頓」、「凱特」等品種推廣種植,開啟國內大規模栽培歷史,現今「愛文」仍是國內種植最多的品種,在國內外市場都很受歡迎。

       農試所鳳山熱帶園藝試驗分所於1967至1970年,又從以色列,以及美國夏威夷、墨西哥等美洲各地,還有東南亞的泰國、印尼共引進30多個品種,可惜多數不適合臺灣氣候。其實1960年代起,鳳山分所便開始芒果品種育種工作,選育出「台農1號」、「台農2號」,在1985年正式命名。農民也有自行育種者,包括高雄六龜果農黃金煌選育出「金煌」;嘉義農民黨主席張銘顯育成「農民黨」,臺南玉井果農郭文忠育成「玉文」等,可謂成績斐然。

       1990年代國內再從泰國引進「卓安南」,豐富國內栽培品種,2000年代後農委會各地改良場也相繼有新品種育成,例如高雄區農業改良場2008年育成具土芒果香氣、有「芒果界LV」之稱的「高雄3號─夏雪」,2013年育成果皮桃紅色、甜美清香,有「芒果界愛馬仕」之稱的「高雄4號─蜜雪」;臺中區農業改良場於2014年育成甜度高達19至21度的「臺中1號」;鳳山分所2020年育成植株偏矮、方便採收的「台農3號─金愛E」。

「大芒果時代」源自大航海時代

       總之,今天大家熟悉的土芒果最晚是由荷蘭人在17世紀前期引進的,在400年來適應風土後,也是種植其他芒果所仰賴的「根砧」(果樹嫁接、插枝繁殖的根系部分),不論在歷史上或種植上都可謂是現今臺灣芒果的根源。

日治時期:「南洋種」渡來  熱帶化的南進基地

「黑香」芒果藝名極多,除了圖卡上的幾種名稱,還有人稱之為「萬清香」芒果。

       在日本殖民時代,作為日本的南方領土,殖民地臺灣是日本「南進政策」的基地,但是卻反向地引進了「南洋種」芒果;這也是臺灣歷史上引進最多外來植物種源的時代,尤其是熱帶植物,除了芒果外還有大王椰子等棕櫚屬植物,以及再次引進咖啡等。

二戰之後:美援時代引進「美國種」  開始大規模種植

       二戰後的臺灣,在國府遷台後接受美國援助,當時農復會(農委會前身)即為美國與中華民國政府合作的組織,也不意外的從美國引進農牧業的物種。雖然芒果也並非美國原生物種,但美國佛羅里達州卻是相當重要的芒果選育產區,廣為人知的愛文即為在佛羅里達發現的品種;而在這批「美國種」引進臺灣後,臺灣隨之開始大規模種植芒果的時代。

1960年代後:臺灣選育有成  不斷進化的芒果品種

       開始大規模種植後,芒果的經濟效益受到農改場、農試所及農民的重視,以「金煌」芒果為首不斷培育出各有特色與風味的繁多品種。從17世紀芒果渡海而來累積到今天,光是市面上可能買得到的就有超過20種的芒果品種,臺灣有保留的種原更達到130種,除了物種保存的意義外,也可能是培育新品種的契機。

全球化的芒果  生根臺灣的甜美滋味

       從芒果被荷蘭人、日本人引進臺灣栽培,乃至引入美國又產生「美國種」移植到臺灣的歷史,可以看到芒果在相當程度上就是全球化的代表。這些甜美果實的背後,有戰爭、殖民的歷史,也有承平時代的經濟考量,我們有幸生在可以大啖芒果的「大芒果時代」,芒果選育種植的故事也可以讓芒果的滋味更為豐富!

       金蜜平均糖度可達21度,因此也被稱為金蜜21。傳說金蜜的種植起源,與張金泉父親在日治時代太平洋戰爭期間至菲律賓服役有關。

       卓安南(Chok Anan;泰文โชคอนัน)為鳳山熱帶園藝試驗所於90年代中後期引進,但也有人誤以為它是日本時代留下的「南洋種」。由於冬季也能結果,卓安南一年最多可以採收兩次,泰文的卓安南意譯是「好運無限」,也許和植株結果的特性有關吧!

  • 台灣
  • 芒果
  • 起源
  • 演進
  • 時代